①形象性思维多,不善于分析、综合和抽象、概括,难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。
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、概括的反映。思维的特点一是间接性,二是概括性。弱智儿童这两方面都很差。他们的思维常摆脱不了具体事物和表象的纠缠,不能在互相比较中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联系。例如,回答“鸡和鸭的区别”。他们不善于在比较中找出二者的不同点和相同点,更难于透过现象深入分析其本质。因而他们常常只能说“鸡有脚”,“鸡有翅膀”,“鸡有眼睛”等等,不会指出“鸡和鸭都有翅膀”等,更不会指出鸡脚和鸭脚的不同,更难于说出“为什么”,他们回答这个问题,思想上还只是从某只具体鸡的表象为依据的。在听完《卖火柴的小女孩》故事后,回答“故事说的是什么”时,他们往往只能说:“有个女孩很冷”,“有个女孩卖火柴”等等,根本说不出故事梗概和中心思想或主题思想。弱智儿童在分类、归纳方面的能力较弱,因此不易自行整理东西。
②思维活动内容贫乏。弱智儿童感知活动发展落后,为大脑的分析,综合提供的信息少,使思维活动内容贫乏,形成弱智儿童感知和思维之间的不良循环。
③思维积极性缺乏,弱智儿童心理需要水平低,活动动机层次低,心理动力系统力量薄弱,再加上神经活动惰性存在,使思想积极性缺乏。
④思维灵活性缺乏,适应能力差,应变能力差。如出现“老师说天天都要浇花,所以今天也要浇花”(虽然外面正下着大雨呢J)的行为,他们常表现出不善于应变、直线而呆板的思考方式以及不会因时制宜的墨守成规的行为。
?
?